腹部,咪唑,宿主,子囊,患者
提問: 肝胞蟲,腦胞蟲,肺胞蟲是一種什么樣的病?怎么治?得

●患者性別:女
●患者年齡:43
●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:
医师解答: 你好 疾病名稱:肝包蟲病 疾病介紹:本病是流行于畜牧區的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,絕大數是細粒棘球滌蟲蚴侵入人體肝內所致,少數是細粒棘滌蟲的蚴所致,多見于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。 發病機理:在我國細粒棘球滌蟲的終宿主主要是狗,中間宿主主要是羊,人因攝入是蟲卵也成為它的中間宿主,細粒棘球滌蟲卵隨狗烘排出體外,污染其皮毛、畜舍、牧場、疏菜、水源等,被羊或人攝入后經消化液作用,在十二指腸內孵化成大鉤蚴,六鉤蚴穿入腸壁末稍靜脈,隨門靜脈血流進入肝臟,發育為棘球蚴,形成包蟲囊。 臨床癥狀: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,就診年齡以20~40歲為最多,初期癥狀不明顯,甚至當囊腫長大后也無明顯癥狀或偶爾發現上腹部腫塊始引起注意,發展到一定階段時,可出現上腹部脹滿感,輕微疼痛或壓迫鄰近器官所引起的癥狀,如腫塊壓迫胃腸道時,可有上腹不適,食欲減退、惡心、嘔吐和腹脹等;位于肝頂部的囊腫可使隔肌向上括高,壓迫肺而影響呼吸;位于肝下部的囊腫可壓迫膽道,引起阻塞性黃疸;壓迫門靜脈可有脾腫大、腹水。在病程經過中,常有過敏反應史,如皮膚騷癢,腹部檢查時,往往可看到右肋緣略鼓出或上腹部有局限性隆起,囊腫位于肝上部,可將肝向下推移;囊腫如在肝上緣,則可捫及與肝相連的腫塊,呈半球形,表現光滑,連緣清楚,一般無壓痛,可隨呼吸而上下移動,肝包蟲病的主要并發癥是囊腫破裂,其次是繼發性細菌感染。 1、肝包蟲囊腫破裂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腹部劇烈疼痛,腹部腫塊驟然減小或消失、伴有皮膚騷癢、蕁麻疹、胸悶、惡心、腹瀉等過敏反應,甚至出現休克。 2、細菌感染大多來自膽管,臨床上有發熱,肝區疼痛,肝臟增大壓痛。 診  斷:凡在流行區有與狗密切接觸史,臨床上發現為肝囊腫者均應疑及本病,超聲檢查肝內有含子囊的囊腫或X線胸片見密率均勻,邊緣整齊的陰影有助于診斷,包蟲皮內試驗陽性也具有重要病原學診斷價值。 輔助檢驗:1、血象: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,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高。 2、X線檢查:有時顯示圓形、密度均勻,邊緣整劑的陰影,或有孤形鈣化囊避影。 3、B型超聲:可見肝內邊緣清晰的圓形囊腫,可測定其大小,部位和數目。 4、包蟲囊液皮內試驗:其陽性率可達90%以上。 治  療:根據囊腫有無繼發細菌感染而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,為了預防萬一在手術中囊腫破裂,囊液溢入腹腔引起過敏性休克,可在術前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100mg。 1、包蟲囊腫摘除術:適用于無繼發感染者。 2、包蟲囊腫合并感染后,子囊和頭皮均死亡,可切開外囊壁,清除所有內容物,摘除內囊后用雙套管負壓吸引引流,術后配合抗生素治療,但如存在膽瘺,應予縫合,外囊腔內可置管引流,并需做膽總管切開引流術,對不能外科手術治療或經多次手術后復發不能根治者,可用丙硫苯咪唑治療,也可在手術前應用,以防止播散和復發。 肺包蟲囊腫多見于右肺和下葉,通常為單個,多發者少見。囊腫多位于肺的周邊區。由于肺組織疏松和血循豐富及胸腔...藥物化療:患者根據病情可表現為肝包蟲病、肺包蟲病、腦包蟲病。根據患者病情可選用丙硫苯咪唑、甲苯咪唑等藥物。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jdqb 的頭像
    qjdqb

    qjdqb的部落格

    qjd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